...............
【聯合晚報╱記者彭宣雅/特稿】
2012.02.08 02:52 pm

一個蓮霧,上面驗出7種農藥,一顆金棗驗出9種農藥 ,即使檢出的殘留量都在政府允許的合格標準範圍內,但試問,哪一個消費者敢大口咬下?台灣使用農藥普遍,農藥種類更是數百種。每次政府相關單位提出抽檢報告結果總是「 合格率很高」,數據總與民間團體有落差,消費者究竟要相信誰?姑不論誰的檢驗比較準確,重要的是,農作應減少使用農藥,農委會對農民的教育,責無旁貸。

農委會多年來,已公告各式農藥檢驗標準,但每每都在農作中驗出不得檢出的劇毒農藥;原因總是歸咎於農民的搶收與對農藥的不瞭解。但必須正視的是,農藥問題難免和產銷扯不清,每當市場農產品價格好時,少數農民常急著搶先採收蔬菜,不論是否農產品剛用藥,或者是否已經過了藥物殘留期,一律先採收再說。

一旦這少數農民便宜行事,無辜的消費者當然買到不安心的蔬菜;再加上農民用藥大多聽從農藥商的推銷,因此就會出現「防治一種蟲害,卻使用多種藥物」的濫用現象,這個現象,農單位不能再漠視,應加強限制與把關。

此外,國人也應該改變消費習慣,別再執迷於外觀漂亮完美的蔬果,小一點、醜一點,不一定不美味。消費者的態度,一定可以改變農民下重手用藥防治蟲害。



全文網址: 觀察站/請問,消費者到底要相信誰? | 蔬果含禁用農藥 | 國內要聞 | 聯合新聞網 http://udn.com/NEWS/NATIONAL/NATS5/6887301.shtml#ixzz1mX2DhzHq
Power By udn.com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88585213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